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双减”后的*期末季,记者近日走进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仿佛来到了一个未来科技科普馆,每个教室都变身为科普教室,有海报展示,有自制模型演示,有现场讲解,还有体验互动、有奖问答等,同学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参与体验,趣味盎然。
“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策划设计制作的,今天全校同学都在自由‘游馆’,还会投票评选*佳主题展馆。”校长夏红梅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学校启动了以“畅想2035——科技的未来 中国的未来”为主题的首届科创季,筛选出适合师生研究的19个科技主题,各班级抽取一个主题后,组织全班同学围绕该主题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寻访、创作活动,*后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教室里进行展示,供全校学生互动体验。
走进“无人驾驶”馆,一位同学向记者展示起他自己编程设计的小车,走进“数字货币”馆,展示台上几款手机呈现了不同银行的数字货币模式,在小小讲解员的指导下记者还体验了数字货币开户,“石墨烯”馆布置的是新年游园会,前来游园的同学络绎不绝,在“精密基因工程”馆,同学们排着队体验现场搭建DNA模型的游戏……
“4D打印比3D打印多了一个维度,打印的东西能够动起来,还能随着时间而变。”走进六(6)班,小讲解员樊瑞钰正在向大家进行“4D打印”的科普讲解。她告诉记者,他们不仅采访了中科院的*,还采访了牙齿模型制作的技师了解4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
八(5)班抽到的主题是“量子通信”,同学们多次联系*采访都没有成功,只好向学校求助。了解到同学们的需求,学校索性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请进校园,为全校同学做讲座,普及量子力学知识。
二楼连廊平台是集中展示区,每班都要派出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TED演讲台前,记者看到由*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审团正听得兴致勃勃。评审团成员、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向世清博士长年从事青少年科普工作,他十分欣喜地告诉记者,与以往科学家进校园送科普不同,学校此次活动凸显了“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现在孩子们带着问题主动来找科学家,充分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效果。
“‘双减 ’政策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夏红梅介绍说,学校目前已经普及了python编程和科学史课程,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小博士实验室”“七彩之光”等课程进入了课后服务拓展课。此次期末科创季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注重跨学科整合,旨在促进师生一起进行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的探索。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